2011, 35(14):1-1.
摘要: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大量充电负荷接入电网必定会对电网运行带来较大影响,与之相关的运行分析和计算、充电设施规划、充电负荷与新能源的协同调度等相关技术问题已引起业界的关注。同时,电动汽车也可以作为移动的、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电网,用于电网负荷的削峰填谷、旋转备用等,以提高电网供电灵活性、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因此,本刊已将“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及其相关研究”作为重点关注课题之一,并以此为专题,邀请浙江大学文福拴教授作为特约主编,策划和组织了国内外11篇相关研究论文,以飨读者。文福拴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警报处理与故障诊断、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电力系统投资规划与运行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任多所大学的兼职特聘教授,同时担任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杂志的亚洲区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IJEEPS)编委、《电力系统自动化》等8本国内学术杂志编委。在此,衷心感谢文福拴教授为本专题所贡献的智慧和大量工作! 希望本专题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充放电与智能电网的相关研究。
2011, 35(14):24-29.
摘要:增加风电消纳能力是电网的一项长期任务,而未来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之间潜在的协同性为智能电网平台上多资源的协调互补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能。文中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的负荷特性以及不同充电方式对电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时间尺度的电动汽车 — 风电协同调度数学模型。以华北电网和西北电网的规划和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调度电动汽车充电以平滑电网等效负荷波动、消纳夜间过剩风电的可行性。
2011, 35(14):36-42.
摘要:在研究中国电动汽车相关政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调研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电动汽车不同充电行为对应的充电方式及充电时段。根据不同类型电动汽车不同充电行为的充电功率,提出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抽取起始荷电状态、起始充电时间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该方法将不同车辆的不同充电行为按充电需求进行分类,根据充电方式、起始荷电状态、充电需求、起始充电时间计算充电时间,获得充电负荷曲线。对中国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水平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充电负荷将对电网的运行和规划带来较大的影响;充电负荷具有明显的峰谷差,负荷调控的潜力大。
杨黎晖 , ,许 昭 ,J.STERGAARD ,A.FOOSNS
2011, 35(14):43-47.
摘要:电动汽车不仅为减少CO2排放量提供了独特契机,而且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还具有平衡能力和提供备用服务的功能。结合丹麦电力系统及社会的特点,通过成本效益分析,阐明了具有智能充/放电功能的电动汽车在保证含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可靠运行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明确了目前在电动汽车应用方面存在的重要技术问题,阐述了为设计含大规模风电和电动汽车的丹麦电力系统而建立的EDISON项目的相关研究和开发方案。介绍了EDISON项目的最新进展,即采用虚拟发电厂技术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的管理。
2011, 35(14):53-57.
摘要:为未来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文中运用动态交通网络思想建立了基于硬时间窗约束下的充电站布局及最佳规模确定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将充电者充电成本和充电站投资者成本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了求解该模型的两阶段启发式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011, 35(14):62-67.
摘要:以实时电价为背景,提出了基于需求侧响应思想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集中充电机制,计及供电侧填谷效果与用户成本,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动态估计插值思想的算法,基于某地区2020年的预测数据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PHEV集中充电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峰谷差,节约用户充电成本,达到供电侧与用户侧的双赢结果。
2011, 35(14):30-35.
摘要:电动汽车在接入微电网时具有双重角色:充电时可看做负载;同时在电动汽车电池有足够电量的情况下,可以对微电网负载进行供电。文中针对电动汽车能量的双向流动性,提出了包含风、光、储、电动汽车等的微电网经济调度策略和模型,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加入对微电网经济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的加入不仅可以节约微电网中静态储能设备的投资,减小微电网的运行费用,而且还可以节省电动汽车车主的费用。
2011, 35(14):48-52.
摘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入电网是一种特殊的业扩报装。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入电网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考虑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以及电动汽车储能的特性等因素,对具有反向放电能力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直接接入或者紧邻110kV变电站充当备用电源、接入环网联络点充当短时备用电源、与特别重要的负荷并联运行并充当应急电源等几种比较典型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入电网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各种典型方案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2011, 35(14):58-61.
摘要:在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基础上,基于排队论建立了充电设施服务系统排队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充电设施服务系统在排队等候中的概率特征,并定量分析了充电设施的运行效率。以充电设施服务系统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充电设施费用最优模型。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需求预测结果,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不同配置方式对电网负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置充电设施,可以提高充电设备综合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011, 35(14):2-10.
摘要:首先概述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简要综述了大量电动汽车广泛应用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评述了现有文献中提出的电动汽车调度与控制方法。然后就电动汽车广泛接入对电力系统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评估、电动汽车调度及其优化算法、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等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
徐立中 ,杨光亚 ,许昭 , ,F.MARRA ,C.TRHOLT
2011, 35(14):18-23.
摘要:电动汽车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意义重大。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对电力系统尤其是对中低压系统影响的研究也成为日趋紧迫的课题。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作为一种随机负荷,其负荷模型受用户用车习惯、电池特性及环境等的影响。以丹麦为背景,考虑用户日常驾车模式及充电模式,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特性作了初步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典型配电系统分析之中。针对存在大量风电的配电系统,采用蒙特卡洛仿真研究了电动汽车在不同普及程度、电价条件和季节下对配电系统的影响。
2011, 35(14):11-17.
摘要: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介绍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的现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国内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国内交流充电桩、充电站及电池更换站等主要能源供给设施的类型及特点。最后,对国内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智能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19号 邮政编码:211106 编辑部:025-81093050,025-81093044
发行: 025-81093071 传真:025-81093040 E-mail:aeps@alljournals.cn
版权所有:电力系统自动化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aeps-info.com( 苏ICP备2022033660号-5 )